本週早些時候,Inside Bitcoins報導稱老撾央行發出警告,要求該國公民遠離加密貨幣。根據報導,該禁令是因為人們擔心加密貨幣因其匿名性而成為罪犯偏愛的支付方式。更糟糕的是,該國的反制措施使其成為洗錢和恐怖分子的工具。
老撾所謂的禁令原因非常有趣。雖然數字資產與各種罪行一直存在關聯,但在遏制這些犯罪行為方面也取得了進展。
AML和CFT是更好的選擇
各國已經明顯實施反洗錢(AML)和反恐怖融資(CFT)標準,以規範加密貨幣業務。這些措施已經超越了基本措施,用戶在進行交易之前需要提供個人資料。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一個政府間組織,將制定一個國際標準,要求交換和其他加密服務提供商在客戶之間轉移資金時傳遞客戶詳細信息。
FATF在標準中的一部分如下所述:
“各國應確保虛擬資產服務供應商(VASPs)受到足夠的AML / CFT監管或監督和監測,並有效實施相關的FATF建議,以減輕虛擬資產帶來的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 VASPs應受到監測和確保遵守國家AML / CFT要求的有效系統。”
當老撾在沒有衡量到利益的情況下關閉其對加密貨幣的邊界時,它的鄰國則恰好相反。他們正在制定法律來規範該行業。
瑞士公司在越南獲得加密貨幣許可證
越南距離老撾約890公里,最近在加密貨幣禁令方面遭遇了困境,當時該國央行發布了一項廣泛禁令,禁止包括數字貨幣在內的“非法支付方式”。然而,事情似乎已經平息下來,因為瑞士區塊鏈公司Kronn Ventures AG據報計劃在該國開設一家加密貨幣交易所。
Kronn與越南分銷公司Linh Thanh Group簽署了諒解備忘錄,以在該國建立第一個加密貨幣交易平台。據報導,他們還與該區塊鏈公司合作創建交易所的代幣。巴基斯坦是亞洲另一個對加密貨幣持開放態度的國家,雖然最初曾禁止加密貨幣。據《論壇報》報導,這個南亞國家正在制定法規,幫助創建穩定的加密貨幣市場,同時打擊吸引到該行業的各種罪惡行為。
論壇報在報導中引用一位匿名人士對法規的評論稱:“這些法規將有助於打擊洗錢和恐怖融資,同時也將有助於全國範圍內的數字貨幣監管。”
在泰國,政府熱情擁抱了比特幣錢包。它已經向Bx、Bitkub等交易所授予營運許可證。它還制定了初次代幣發行的監管框架。當時,此舉被視為使泰國成為區塊鏈中心的一步,特別是對那些尋求“監管避風港”的人來說,考慮到中國的加密交易和ICO禁令。
因此,解決老撾對加密貨幣擔憂的方法非常簡單:向其一些鄰國學習監管知識,接受AML和CFT法律,並確保在該國經營的加密貨幣業務遵守這些法律。完全禁止只會使加密貨幣非法,並不能阻止公民進行交易或持有加密貨幣。